CCTV對話:中國顯示屏的完美蛻變
--CCTV對話:從“黑白”到“多彩”,從“12英寸”到“115英寸”,揭秘中國顯示屏的完美蛻變!
20年前,中國大陸首條5.5代TFT-LCD生產線在北京開工。20年放在人類發展史只是一瞬,卻是中國大尺寸顯示產業波瀾壯闊的20年。截至2024年上半年,中國大尺寸LCD顯示面板的產能占到全球的八成以上,出貨量占到了約70%,并且牢牢掌握著85、98以及100英寸以上等超大尺寸面板的市場話語權。
這20年間,中國的半導體顯示行業如何從無到有、從小到強?這期間經歷了怎樣的追趕、考驗和趕超?近期,《對話》與行業內的資深企業家及專家一同走進“中國顯示
技術的時光機”。

他們是:
李東生 TCL創始人、董事長
馬於光 中國科學院院士
張海賓 AGC顯示玻璃中國CEO
趙 軍 TCL華星CEO
郝亞斌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執行會長
謝勤益 Omdia顯示產業研究總經理

(李東生 TCL創始人、董事長)
李東生:進入任何一個高科技、重資本、長周期的產業,就一定要有決心在這個產業里面做深,用長期戰略來推動。它的邏輯和商業投資完全不同,科技制造業你下決心進去了,只能持續往前走,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也在不斷地創造價值。

(馬於光 中國科學院院士)
馬於光:我們做
技術選擇,不是盲目的跟隨海外的企業的選擇,我們是有自己的考量。一方面考慮這個
技術本身的發展趨勢和它的規律,包括未來發展的潛力和
技術的潛力有多大,我們做了非常細致的論證。另一方面,還要看這個
技術本身是否能被市場所接受,在商業邏輯上是否站得住。所以我們是把
技術規律和商業邏輯結合在一起,來判斷是否是有前景的
技術。

(張海賓 AGC顯示玻璃中國CEO)
張海賓:我們原材料供應商是整個行業的最上游,從石英砂融化后生產出玻璃基板。我們想建立一個健康完整的生態鏈,所以在惠州建立熔爐工廠,熔化石英砂做玻璃基板的原料。然后在華星的面板廠的旁邊建立了玻璃的加工廠,這樣就完成了從石英砂到玻璃基板成品的供應。現在基本上是鏈主企業在哪,我們一定也要跟到哪。

(趙 軍 TCL華星CEO)
趙軍:如果一個
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,它的難點背后都有一些基礎科學問題。
技術背后的問題如果不能很好解決,對
技術的更新換代和進一步的發展有很大影響。我們在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。從中國對基礎科研的投入增加以后,我們在設備、人員都有了更多的投入。所以在這方面,我們逐漸跟國際上持平。

(郝亞斌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執行會長)
郝亞斌:進入21世紀,液晶面板產業發展有三個階段:第一個階段是在TCL進入8.5代高世代線之前,在2000年到2009年,這個時期大陸只有10條中小尺寸線,建成的只有4條5代線。第二個階段是砥礪前行的階段,是2010年到2020年。其實2010年我們大陸的面板只占全球的5%,但2020年1月份的時候我們就超過50%,全球第一。這10年的砥礪前行,不僅造就了液晶產業的發展,也是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縮影、一面旗幟。從2021年開始,我們進入了一個超越發展的階段、敢為不凡的階段。

(謝勤益 Omdia顯示產業研究總經理)
謝勤益:現在中國的整個半導體顯示,不管是
技術或者是產能,甚至整個產值上,都居于全世界領導地位。產能和出貨量,基本上占到全世界的六成至七成左右。產值也占到全世界將近一半。在這20年來,半導體顯示產業在中國已經不只是扎根,也在世界領先,起到帶頭作用。
文章來源:CCTV 編輯:巧樂滋 文章發布日期:2024-11-14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