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導航:
軟件融合方式原理描述
通過在 PC上安裝多輸出顯示卡(如雙頭顯卡或4頭顯卡),一般稱為PC方式或嵌入式方式。然后根據具體應用編制對應的圖像處理軟件,用算法來解算出相應的融合帶,編程解決(因大多數應用程序不支持多屏、跨屏模式應用、開發復雜周期長、沒有相應的函數)。具體就是把顯卡輸出的數據在輸出前讀取出來,進行算法或交互的處理,得到相應的數據模型,然后再將畫面處理成相對于平面變形的圖像數據,最后輸出到投影機,這樣我們看到的就是標準的經過校正的效果了。
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成本相對低。但其缺點也是很明顯的,要想在融合拼接大屏幕上顯示任何一種計算機軟件應用程序圖像,就要針對該程序開發對應的屏幕圖像處理軟件解決融合帶算法問題,任何一個應用程序必須對應開發軟件,而且軟件運算負荷重,速度慢、程序圖像刷新率也低,且無法解決3D 類和高清視頻(1080)的跨屏或實時顯示(實時顯示是指程序顯示刷新率≥60幀/秒)。其中最難于讓人接受的就是這樣的解決是面向應用的。換而言之就是,它只能用通過特殊編制的程序對應某個桌面軟件應用,無法支持其她的計算機程序非修改圖像顯示的應用。在鈦支點推出低成本TiT3900系列純硬件光融合處理器以前,硬件融合處理器價格昂貴。在無高清或3D 圖像的簡單單一程序應用的領域,部分大屏幕系統集成商以前采用軟件的融合低成本的解決方案。
現在鈦支點TiF系列提供超低成本的純硬件融合處理器,同時獲得了純硬件融合處理器的圖像處理速度、易用性、軟件兼容性和多屏卡加融合軟件的價格,已經廣泛應用于高中低檔正(背投)融合拼接工程。
上一頁
1
2
3
4
5
6
下一頁
免責聲明:本文來源于鈦支點,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,若有任何疑問,請與本文作者聯系。